欢迎您来实习就业网

手机APP
当前位置 首页 > 职场薪闻 > 职业指导 > 薪酬福利 > 职场上对“后浪”的赞美 是抱怨正在失去的青春
职场上对“后浪”的赞美 是抱怨正在失去的青春
作者:人和 时间:2020/6/12 阅读:4075次
实习就业网(www.shsxjy.com)实习生导语:青年的焦虑感来自于其社会地位的边缘化,这些潮流伴随着对年龄增长的恐惧。当不到 30 岁的女孩子开始流行自称“老阿姨”,所谓“剩女”的年龄提前到了 25 岁,而三十出头的男人已经被吐槽“油腻”的时候,提前出现的年龄焦虑所折射的,是一种心态上的早衰。

当你还不到35岁时,可能还体会不到职场的中年危机。当你过了35岁,看到各大招聘网站信息上明码标价的“35岁以下”时,说不焦虑是假的。当你看着比你更“鲜嫩”的“后浪”们进入职场,作为“前浪”的你,会不会有危机感之间令人尴尬的代际割裂,在人们对视频的反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事实上,所谓“前浪”“后浪”的划分本身就默许了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对立。所谓“长江后浪推前浪”,似乎一代人只有推翻另一代人,才能在社会里安身立命。在中国,人们似乎已经对代际的划分习以为常。最为著名的当属孔子所说的“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 作为社群动物,“年龄段”的概念为人提供了基本的归属感。

年龄固然意味着心理、生理、人生经历、社会地位和角色的变化,然而直接用年龄层次来定义一个人所属的群体,更多反映出的则是与年龄相绑定的社会期望:一方面,它预设了人成长的“时代背景”决定了人的选择;另一方面,则认为人的生存状态应当与其年龄相“匹配”。

与全民审美幼龄化相伴随的是愈发严重的年龄焦虑——当影视剧、综艺节目里的明星愈发看不到一丝皱纹、不会有一点衰老痕迹的时候,坐在屏幕前刷着网页的人们却越来越感到了自己的早衰。如微博上曾流行一时的“高龄少女”一词所显示的那样,人们愈发无法接受自己年龄增长的事实。

随着“小鲜肉”一词的盛行,娱乐圈饱受追捧的脸孔也愈发幼龄化。这些年轻面孔不仅在影视剧、广告和综艺活动中频繁出现,甚至在文化出版界也占有一席。“小鲜肉”所代表的并不只是幼龄化的面容,他们的形象是全方位被消费的。人们不再需要神坛上的艺术,也没有功夫去理解和品味艺术——他们需要的是可以迅速消费、直白易读的商品。

没有人想当“痛苦的成年人”,人们不再需要完美主义的“神话”来高山仰止,而是需要将明星俗世化、平凡化,以此来映射自己的真实生活状态。年轻意味着简单、直接、无城府、以及更重要的,真实。人们热衷于追捧十几岁到二十出头的明星,对他们的真人秀节目津津乐道,反映的事实上是一种对于成熟、复杂的心智状态的恐惧,以及一种对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童年/青春期”的补偿心态。

很多人都是在琐事中慢慢失去了奋斗的勇气,年纪越大,越感觉力不从心,不仅是精力跟不上,更多的是无法专心做一件事。而对工作越熟悉,就越是放弃了创新,连新技巧也懒得学了。25岁以上的人群全部被纳入了“秃”“离婚”“失业”“养生”等并不太年轻的字眼。此后,90 后仿佛集体迈入了“中年危机”。

很多时候,脑子是越用越灵的。当你喜欢用上了年纪来形容自己,而不是继续像学生时期那样重复对的动作的时候,就是退化的开始。只有一个非常愚蠢的时代才会整天崇拜青春,因为没有更丰富和复杂的去理解,所以把一切的标签停留在语言上。

年轻时,你也不比现在强多少,不过是更加专注,肯钻研。现在的你,也一样,只是当年花10分钟记住的东西,现在需要花30分钟。因为脑子里混乱的杂音,让你无法给记忆留下更深刻的印记。但同时,学业、职业、婚恋、生子等等“人生大事”,也带来了更多的焦虑与迷茫,而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。有人说后浪推前浪,前浪会死在沙滩上,但那一定是前浪不努力的结果。
来源:实习就业网原创
热门推荐